当前位置: 主页 > 艺术名家 >

“景观2019国际艺术交流展”在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开幕

时间:2019-05-15 23:43来源:中国艺术新闻网——中国 作者:admin 点击:
5月11日,历经数月筹划和准备的景观2019国际艺术交流展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江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共展出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瑞

    5月11日,历经数月筹划和准备的“景观2019国际艺术交流展”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馆开幕。展览由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江西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共展出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美国、瑞士、哥伦比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23位艺术家的23件(组)作品,涵盖架上绘画、装置、videos等多种艺术形式,为江西人民送上了一场震撼的视觉盛宴。

此次展览主题,策展人熊云皓、萧尚在展览前言中有如下思考:

在《景观社会》开篇,居伊·德波便指出了“景观社会”的本质:“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的庞大堆积。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而景观,就是商品完全统治了社会生活的那个时刻。”

现代性有多副面孔,其中的主要矛盾体现为社会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冲突。社会现代性着重工具理性论,以追求、创造最大的物质性为主要目的。而审美现代性是前者的反动,强调人文精神与个体的自由。当我们通过对景观的批判再度审视世界,面对极为复杂相互纠缠的文化生态,我们能否继承并发扬居伊·德波这位情境主义国际的开创者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开始面向两个维度的反思与批判,探寻社会转型复杂的文化生态;此外,还需不停地追问自我:建立在绝对自由意志上的主体性是否会被庸俗的物质化逐渐吞噬?

文化的冲突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而愈加频繁。放眼世界,面对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在国际舞台的这场价值观的博弈,面对民粹主义在全球范围的重新崛起,艺术家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立场,以确立自己宝贵的独立品格?

或许,正如德波所言,情境主义者无处不在。他们试图建构情境以打破常规,以此使自己拜托思考和行动的习惯性方式。情境主义者认为,每个个体都应该积极和有意识地参与到对生活每一时刻的重新建构的行动中来。因为他们相信所有的个体都应该建构自己生活的情境,发挥自己的潜能,并获得他们自己的乐趣。

景观2019,即是对上述思考的视觉呈現。

本次展览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认为此次展览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艺术家个人创造力的作用。他谈道,这个展览讨论的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景观社会的理解和认知,这是居伊·德波提出极为重要的概念;另一方面,策展人熊云皓、萧尚在前言中谈到对居伊·德波情景主义的反思和反省,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极端化的景观世界和情景主义当中,艺术家个人创造力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构成对社会事件批判性的思考。中国社会是一个“混现代”的社会,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社会现实时艺术家能做什么?而此次展览的学术价值正在于此,艺术家通过对展览主题的阐释和追问,关注周边已经显露或潜伏的问题,就这些问题、现象展开思考,并以批判的方式趋近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

例如,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马志明教授的影像作品《对称图像研究之五》放置在展厅入口处,在熊云皓看来:“马志明具有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所谓知识分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情怀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关注在观光旅游业推动下,在资本介入下,婺源地区原有的徽派风格与当下“徽派”风格对比下发生的某些改变。据熊云皓介绍,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工具理性论与人文知识分子现代性之间的一种矛盾和抗衡,他谈道,艺术家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可以通过这样原有和现有的景观比对,将问题予以呈现,进而引发公众的共同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

意大利艺术家Alessandro Rolandi的作品《The Edge of Belief》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驻足观看。对于这件作品,熊云皓谈到:“景观社会给我们的生活制造了太多虚拟的假象,而且进入后景观时代以后,这种假象也更加的隐蔽,中国人有句老话叫‘眼见为实’,但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制作、人工剪辑等手段的不断介入,我们亲眼看见的所谓真实,其实也可能是假的。”而在Alessandro Rolandi的这件作品中,很多看似出自奥巴马之口的话语,实则奥巴马并未说过,这是由艺术家将原本在网络上传播的“假视频”收集起来,并且放慢,一帧一帧将问题的本真予以呈现。同时,这件作品又触发观众对当代艺术再创造这一问题的思考,《The Edge of Belief》是剽窃、挪用还是创造?显然,这是一种再创造的行为,Alessandro Rolandi赋予了这些“假视频”新的生命力和内涵。

“景观”系列展览自2015年提出,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在关注展览现场的同时,其发展历程也同样值得关注。四年来,展览作品的主体从传统的架上绘画,发展到今天架上、装置、影像等多种形式的展现;参展艺术家以本省为主体到国际艺术家的全面参与,“景观”展览正逐步走向正规、步入正轨。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景观2019国际艺术交流展”引入学术委员会机制,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栗宪庭担任学术顾问,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评论人、策展人范晓楠担任本届展览学术主持,独立策展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艾蕾尔,行为艺术家、独立策展人蔡青,著名艺术家曹立伟,独立策展人、艺术家Douglas Lewis(加拿大),著名艺术家高氏兄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光州市立美术馆北京创作中心负责人朴雄珪(韩国),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独立策展人批评家王南溟,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庸现(德国),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至禹组成本届展览的学术委员会。

 

 

 

而参与本界参展的艺术家也都是由学术委员推荐产生,正如熊云皓所言:“本届展览对于艺术家的选择,实际上是在做一种网络评选”,至此,“景观”系列展学术团队构建完成。对于这样的改变,王南溟谈到,我们不仅要看到展览规模、参展艺术家以及展览作品不断扩大、丰富的表象的改变,我们还要看到当代艺术展览生态正在发生着的变化。原本这样国际性的当代艺术展览只可能发生在一线城市,而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汇聚于这样一个内陆的,社会、经济、文化相对滞后的省会城市,足以传递出当代艺术展览生态正在发生的某些改变,而“景观”系列展览的持续发生,放置到这种生态环境的变化之中,其实这本身已经构成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

 

 

当日下午,在王林、范晓楠、萧尚的主持与引导下,部分中外参展艺术家,展览学术委员会的批评家、理论家以及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的师生围绕本次展览的策展概念所派生出来的“景观”的历史、当下与未来,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影像艺术与技术的新趋势,艺术进入社区、城镇、乡村的未来发展,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生态与理论建构,女性艺术的多种表达和新趋向,美术馆的运营与政策机制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对话与观点碰撞。

 

参展艺术家:Achim Ripperger(德国) Alessandro Rolandi(意大利)

曹立伟(美国) 戴翔 Eric Scott Nelson(美国) 范晓楠

Franziska Greber(瑞士) 郭诗宇 郝楠 Javier Bernal-Arevalo(哥伦比亚)

Jean Klimack(加拿大) 林勇贤(韩国) 马志明 孟煌 祁媛

邱宇 汪鸿 王钟 夏学兵 邢丹文 赵铉泽(韩国) 钟军 朱久洋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推荐内容
合作媒体 机构
关于我们 产品介绍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隐私权保护 友情链接 专家顾问 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