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展览信息 >

VR元年 VR技术越来越多运用到艺术展览之后

时间:2016-07-23 01:23来源:未知 作者:管理员 点击:
文章来源:原标题:2016年被称为是VR(虚拟现实)元年,VR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艺术展览之中VR+艺术,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观众通过VR体验艺术2016年被称为是VR(虚拟现实)元年。随着VR、

文章来源:http://www.ce.cn/culture/gd/201607/05/t20160705_13430993.shtml


  原标题:2016年被称为是VR(虚拟现实)元年, VR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艺术展览之中

  VR+艺术, 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观众通过VR体验艺术

  2016年被称为是VR(虚拟现实)元年。随着VR、AR等虚拟技术的普及,虚拟美术馆的模式再度热门。与曾经的数字美术馆不同,它需要更加符合时代及科技的革新,而每次技术变革都将推进新的艺术创作形式以及审美意识的生成。VR技术的逐渐成熟,也必然使得艺术在创作、表达、呈现、体验上囊括时空,从而诞生出一套新的审美标准。VR时代,我们还需要进美术馆吗?VR以何种方式进入艺术家的创作之中?围绕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的业内人士,给出独家解读。

  VR是观赏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

  科技与艺术完成“联姻”,会是怎样的一番图景?几年前科幻电影《黑客帝国》给我们展示了这种想象的可能。而如今,通过VR技术似乎让我们与这种图景触手可及。

  作为目前最前沿的科技潮流之一,VR已在诸多文艺领域得到应用:音乐会现场的VR直播,让乐迷有了随时随地临场体验;沉浸交互式的VR电影,提出新叙事语言的挑战;VR美术馆正在打破传统时空界限,构建新概念的展览空间………VR让艺术家们对作品的布局和空间化再造。

  作为一种数字媒体的呈现方式, VR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艺术展览之中,让大家足不出户可以一览全球知名美术馆中的珍品佳作。事实上,VR技术呈现的数字美术馆天生就有很好的兼容性,对于这类展览,我们可以跳脱出空间的局限,出现“时空”的叠加,或许“展览”本身这个词不再贴切。

  比如,正在北京举行的雷诺阿大展上,策展方特别开辟了一块VR展览空间。通过这一数字媒体的方式,让观众穿越到雷诺阿晚年在橄榄树庄园的作画场景,亲身的交互体验,感受这位印象派大师笔尖里流动的才华与激情。

  2016年1月,佛罗里达圣匹兹堡的达利博物馆展出了达利的作品《对米勒‘晚祷’的考古学回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作品是一个切切实实可以令人走进去的“梦境”。通过佩戴Oculus Rift提供的头戴式显示器,观众可以在画中随意走动、探索里面的环境。“达利之梦”并不是把你带进达利的作品,而是创作者用数字虚拟出达利的想象世界,而这幅作品作为一个触点,由此体验者跳入其中进行巡游。

  除了国外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也开启了VR项目“V故宫”。故宫里人气最旺、故事最多的养心殿于2015年暂时关闭,进行为期5年的保护修缮。为弥补观众暂时无法参观养心殿的遗憾,故宫博物院推出了“V故宫”项目。只要打开相关的网站,按提示操作,就可以通过虚拟现实眼镜静静欣赏属于自己的养心殿。即使没有VR眼镜,V故宫设计团队很贴心的设计了裸眼模式,让你自由遨游在养心殿。

  VR无法替代“有温度”的美术馆

  VR是虚拟现实,表面上是观赏方式,归根到底将造成对社会认知的根本改变。因此前所未有的体验让不少人提出这样的问题:VR时代,我们还需要去美术馆吗?

  在记者受访的人群中,不少人认为VR技术有助于更好地参观展览,但无法完全替代美术馆。艺术家薛扬说,“VR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可以作为艺术展览的扩展与延伸,可以满足一些无法去到美术馆的观众的需求。但它无法替代你亲自去美术馆观赏作品的体验。它无法完成一种更深层次的互动。”

  一份大数据显示,五成以上的用户表示用VR追求的是刺激,而不是去参观艺术馆。另外不到五成的用户对于VR艺术馆有不同程度的好感,但是从他们提出的建议中,可以了解到对于艺术品的精致程度,VR呈现的还差得远。

  “VR无法替代美术馆的体验在于,VR对传统艺术的呈现,无法解决艺术品唯一性的艺术价值。虚拟博物馆毕竟是虚拟的,而传统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作品本身,具有唯一性。”著名画家陈俊宇告诉记者。他认为,VR可以作为一种科技手段与传播手段,但必须做得比美术馆更丰富,更有吸引力才具有更好的前景,“它可以展示绘画背后的故事,超越真假层面的东西。比如你看一个莫奈展,可以通过VR技术给你展示整个印象派的历史、风格以及发展,这种大容量的信息量或许可以成为未来VR+艺术的发展方向。”

  热爱艺术的市民邹小姐说,“美术馆作为陈列,收藏,展示艺术品的地方,每一个展品的位置、角度、光线都有讲究。我们可以与作品产生的互动比VR更多角度。除了艺术品本身,美术馆建筑的历史、细节的美也同样值得研究,但目前的VR技术可能真的极难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VR与艺术的结合应超越物理功能的简单“嫁接”

  VR技术给艺术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观赏方式那么简单,它更深入到一些艺术家的创作中。VR语义之上的艺术创作,让我们作为观者不再是被动接受,而带来更强的参与感、沉浸感。

  北京银河空间美术馆副馆长张骅就认为,艺术对于VR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取决于艺术家对VR运用的表现形式运用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艺术家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无论艺术家如何考虑,只要其运用了VR技术,那么其作品一定包含时空属性,观者可以沉浸式体验。

  第15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共享|再生”平行展上月举行,而其中的“投射”VR+艺术单元,成为本次平行展的亮点。这也是双年展首次邀请中国艺术家借助于VR/AR现代科技作为媒介或展出方式,参与双年展活动。朗雪波、费俊、李心路、王跖、刘言韬、周戭6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共同围绕“人、城市和社会”作为解读载体,尝试突破传统二元思维的“束缚”,探寻未来思维模式的新维度、新逻辑,考量学术与艺术、常识与知识、时间与空间等朴素概念创新的心态、情态。

  谷歌今年也打算让人们离VR艺术更近一些,于是推出一项全新的Chrome体验,叫Virtual Art Sessions。它就是一组3D、360度视频,专门用于展示6位艺术家创作VR作品的过程。“效果令人惊艳”,观众许先生评价道。

  VR技术的未来在哪里?不少艺术机构也在积极探索中。譬如,备受关注的“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去年揭开神秘面纱,其由实体展览、虚拟展览及第三方AR(增强现实)三部分组成,并在国内首次推出第一位虚拟馆长Alex Gao。这个全新概念的云空间美术馆中将承载数以万计的展览,任何一个展览都像“点”一样的存在,而每个“点”打开又将是一个全新的立体空间,承载着物理空间无法展示的艺术作品。未来感爆棚的基础正是源自于VR技术的运用。

  该美术馆的馆长高鹏认为,通过虚拟技术,使很多在线下无法实现的艺术想法得以实现,同时也将改变传统展览的从策展到布展、开幕等一系列的美术馆工作方式,从而改变人们感知艺术与接受艺术的互动方式。




这是水淼·dedeCMS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更新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16-07-23 01:23:06)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推荐内容
合作媒体 机构
关于我们 产品介绍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版权说明 免责声明 隐私权保护 友情链接 专家顾问 法律顾问 技术支持